《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决战脱贫攻坚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系统总结了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系统回答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围绕我国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记者采访了国内外有关学者。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告诉记者,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落实好。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集中力量啃下剩余脱贫任务这块“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与长效机制,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当前,要把防止因疫因灾致贫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精准扶贫,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役,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亲赴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此后又系统提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要求,继而明确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定型、丰富发展,推动我国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脱贫途径。任晓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提高了贫困治理能力。“精准扶贫”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扶贫的原则,通过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等不同方式,对扶贫对象进行有效帮扶,将宏观的顶层设计具体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振磊认为,实践证明,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真正解决好了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最具特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提出,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司晓宏表示,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推动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实践证明,“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现有承受能力标准,是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关键所在。既有利于贫困地区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加快补短板,也有利于贫困地区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上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确保贫困群众全部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关系战略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建立起脱贫攻坚“八大体系”。“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表示,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既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政治保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胜法宝。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奉臻看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新局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脱贫攻坚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向世界贡献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中国创新了大国扶贫对象识别和动态调整的制度和方法,解决了贫困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和完善了保障精准扶贫的扶贫治理体系和扶贫制度;建立了可满足精准扶贫需要的扶贫资源投入和动员体系;根据剩余贫困人口的特点和脱贫需要,创新和实行了可包容多种贫困类型的扶贫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认为,中国选择适合国情的改革路径和发展模式,并且配合实行区域开发扶贫,实现了全国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减贫成就,既蕴含着特定的时空因素和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的影响,也内含了一些可与其他国家分享的共同元素,这些经验应该成为中国未来减贫和社会治理以及世界减贫事业的重要知识财富。随着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普遍关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交流和治理对话正在稳步发展,成为当前南南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生长点。塞拉利昂马克尼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奥古斯丁·班古拉认为,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经验具有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层面的意义。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没有生存权、发展权,就无从讨论其他方面的人权保障。中国通过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还从长远角度保障和改善了其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发展权。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人民摆脱贫困提供了示范,为全球有效推进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坚定了全世界消除贫困的信心。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谢伏瞻赴上犹调研定点扶贫工作